首先請回想,換電式的GOGORO問市,是在向原先屬於充電式的中華等電動機車廠商競爭?或是,GOGORO是在向加油的燃油機車廠商如光陽等競爭?
答案很明顯,GOGORO是在向油車競爭。
甚至,在趨勢觀察中可以發現,自從GOGORO問市後,充電式的綠牌電動機車甚至因為電動車輛的關注性變高,有被帶起銷量。
換電式的GOGORO向燃油車輛發起競爭,當消費者在作出抉擇的時候,由習慣了的燃油車輛轉向換電車輛,必然有其誘因。換電車的誘因夠強烈的時候,消費者選擇換電;誘因不足的時候,消費者選擇傳統油車。
首先請回想,換電式的GOGORO問市,是在向原先屬於充電式的中華等電動機車廠商競爭?或是,GOGORO是在向加油的燃油機車廠商如光陽等競爭?
答案很明顯,GOGORO是在向油車競爭。
甚至,在趨勢觀察中可以發現,自從GOGORO問市後,充電式的綠牌電動機車甚至因為電動車輛的關注性變高,有被帶起銷量。
換電式的GOGORO向燃油車輛發起競爭,當消費者在作出抉擇的時候,由習慣了的燃油車輛轉向換電車輛,必然有其誘因。換電車的誘因夠強烈的時候,消費者選擇換電;誘因不足的時候,消費者選擇傳統油車。
2019年六月份,汽油機車新增掛牌數,是56906輛。
六月份與五月份幾乎相同,實在是沒甚麼好講的,來談一個燃油車六期與七期的事情好了。大家都知道最近燃油車廠四處宣稱七期燃油車幾乎沒有排放量,跟電動機車一樣乾淨,所以逼著政府也要補助。
我們用法規規範的科學事實來看一下這個議題。
所謂六期、七期,是政府根據「空氣汙染防制法」規定,訂定了「交通工具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」,這就是所謂四期環保、五期環保、六期環保、七期環保的法規依據。排放法規自從民國六十九年(1980)開始施行,歷經多年多次修訂規定。環保署於2013年10月公告,自2017年1月1日起開始進入機車六期法規。自2021年1月1日則開始進入機車七期法規。
長期捧光陽黑GOGORO的某寫手又發文了,「靠人民血汗錢補助當龍頭,拿來說嘴不臉紅」。
那麼光陽機車那些年年漲價又陽春不長進的車,究竟這些年靠著政府補助拿了多少錢呢?
節錄兩則報導:
2018/12/11 中國時報
2019年五月份,汽油機車新增掛牌數,是56,892輛。
這個數字跌到汽油機車補助前的水準。此期汽油機車補助是2016年至2020年共五年,現在執行到第三年半,剩下來還有一年半的補助期。但從圖表可以觀察到,近一年半以來,汽油機車在明明還有補助的情況下,掛牌數卻是每況愈下:
歷年的五月份,一向都是反彈,今年卻彈不起來。這背後的原因是景氣因素?氣候因素?都不是,因為汽車在五月份依然反彈,電動機車也成長,唯有汽油機車下挫。
2019年四月份,汽油機車新增掛牌數,是59,621輛。
每年四月份就是回檔,準備夏日旺季。今年上個月三月份彈不回去所以四月份也跌不深,
近年燃油普通重型機車市場,低階125借補助之勢熱賣。下圖拿2017年一月份起整體燃油普重為分母,低、高階125為分子,排列出各自所佔的百分比,並加上趨勢線:
公司要求上系列課程前讀書並繳交讀書心得。
書名是:
QBQ!問題背後的問題 - The Question Behind the Question
內容就像博客來介紹的這樣: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776691
再談機車行轉型
前篇文中經過數據說明,傳統機車行轉型電動化,售車業績上看90倍、維修保養業績上看3.8倍。http://hector958.pixnet.net/blog/post/35477368
繼續探討這個議題,首先針對目前台灣機車行現況再進一步觀察。全台兩萬八千家機車行大致可以分為兩種,一種是與原廠關係密切,屬於某一廠的經銷體系,直接間接受原廠控制,或訂有上下游合約,可稱之為體系車行;另一種則是沒有特定歸屬,可稱之為獨立車行。
由原廠成立完全新設的經銷、直銷體系,也是一種電動車的推廣方式,但對傳統車行的轉型卻沒有幫助,因此暫時不討論這種作法。
先說重點:
數據告訴我們驚人的事實,車行轉型電動車:售車業績90倍、維修保養業績3.8倍。
根據報導,全台灣有28,000家機車行,數量驚人,甚至比全國11,000家便利商店還高出兩倍有餘。
2019年三月份,汽油機車新增掛牌數,是61,235輛。與往年同樣是三月反彈,但是今年有點彈不起來,只比2014年好一點。
有些人說這是景氣不好,其實不然。
2019年3月份的電動機車將近一萬台,如果把一萬台加上去,就是七萬一千台,立刻回到2016年水準。所以這不是景氣不好,而是消費者的選擇正在移動。
[背景]
臺灣政府從二十多年前,上個世紀末就開始補助推廣電動機車,歷經數次政黨輪替,此一政策均是歷任政府不變的方向。
而與此政策相牴觸的即是汽油機車的補助。試想,既然政策要推廣電動機車來減排,反回過頭去補助汽油機車,豈不是自打嘴巴?
事實上,車輛電動化是中央政府的一貫政策,但補助汽油機車卻是立法委員的修法提案。
最近一篇天下雜誌的文章,頗多人在討論:
逃不掉的淘汰潮 電動車恐讓全台2.8萬家機車行倒閉?
https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94216
主要是在說,車輛逐漸電動化之後,傳統機車行會有一波轉型潮與倒閉潮。不過標題下的很驚悚,媒體嘛,用個「恐」字,乍看之下似乎在說全台2.8萬家全部都會倒閉。
2019年二月份,汽油機車新增掛牌數,是43,810輛。這是自從2015年二月以來的新低點。不過今年二月都在放假,數字難看是必然的。
一樣二月都在放假,這點電動機車與汽油機車的基準一樣。不過電動機車要再加上若干縣市補助未明的負面影響。
雖然同樣也是數字難看,不過相對於汽油機車比去年同期衰退,電動機車在不利因素更多的情況下,依然比去年同期成長。
根據創新擴散理論 (有興趣的可以閱讀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by Everett M. Rogers,中譯:創新的擴散,遠流出版),人們接受一項創新的曲線分佈如下圖(引用該書):
前2.5%接受者,稱為「創新先驅者」,是有著冒險精神的一群人。
接下來的13.5%接受者,稱為「早期接受者」,主要特性是備受敬重。
之後是34%的「早期接受大多數」,約占全體人三分之一,特性是深思熟慮。
2019年一月份,汽油機車新增掛牌數,是59459輛。
在圖表中很明顯,每年的一月份二月份,都幾乎是整年的低點。不過每年農曆年前都有一波換車潮。年前換車潮特性與暑假購車潮特性相反,年前是國民車所佔比重比較高。
圖上可見,110CC車階在過去九年以來都至少有年佔15%以上,單月也至少有10%以上。甚至在2014年達到年佔26%以上的高峰。不過自從政府針對汽油車開始補助之後,漸漸產生變化,國民車的比重逐年增加,壓縮到110CC流行小車的比重,到了2019年一月份,110CC車階比重甚至創下只佔8.45%的新低點。